首页 / 亲情文章

四月,心灵絮语

阅读  349 评论  0     55
四月,心灵絮语
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,心情忽晴忽阴,四月,乍暖还寒,在这个初春的季节里,心里随着日子慢慢*逝而*起伏难平。发生的那些事,犹如过眼云烟,虽可随着时光的*逝而消逝,可是,当时,却已道是惘然。
[1]
这一段时间,除了忙碌的工作,无他。
可是,近两天,却没由来心烦意躁。
从前,心情压抑的时候,习惯了用文字来*自己的愤怒、狂躁、压抑、痛苦和伤悲。
那个时候在想,能够用文字来表达自己,未尝不是*?
而今,却真正悲伤起来,连文字都是苍白,连文字都不可能表达自己了。
一直是个比较单纯的女子。
无论对于什么。
金钱,在我看来,够用就好。
爱情,在我看来,爱着就好。
亲情,在我看来,融洽就好。
生活,在我看来,简单就好。
工作,在我看来,认真就好。
可是,和母亲生活的几年间,忽然感觉一切都变了。
母亲是个经历过苦难的人,对于金钱的看法,完全不同于我。在我眼里,她无形中*斤斤计较。
她爱钱,甚于我。
我爱钱,但至少我更爱生活。
可是母亲不同,爱钱,对于钱,从来是看得非常重。
从毕业起的几年间,我便背负着沉重的压力,还清自己读书时候的欠债。
那个时候,少女最基本的*,没有了。除了赚钱,还是赚钱。在别人最*的青春年华,我却从未感受过*,除了一屁股的欠债需要来偿还,除了母亲隔三差五的要钱,我想不起来自己的青春,有过怎么样的光辉?
[2]
记着很早的时候,在一本书上看到描写一对母女,简直是天生的冤家对头,住在一个阁楼里,天天吵架,女儿的声音尖细,母亲的声音粗旷,而母亲总是连骂带哭,弄得整幢楼气氛都*异常压抑。
那个时候,完全不理解。
在我的印象中,从小到大,我怕母亲,母亲是个脾气暴躁的人,动不动就是棍子对付,小的时候,没少吃苦头,动不动就被母亲暴打一顿,所以,对于母亲,记忆里除了怕,还是怕。
*大之后,再也不怕了。
单飞的日子,有压力,但更多的是*和轻松。
对于母亲,想过的只是逃离;并未曾有过怨恨。
而今,却真正怨恨起来。
我承认,年轻的时候,我不够听话,不够*,可是我自己选择的路,却并没有怨天尤人,我默默承担,从未跟家人索求什么;并且我也努力为自己而努力着。
总揭我的伤疤,就能够让生活好起来吗?
对于母亲,连说话的力量都没有了。
除了默默无言,我真的无法再有任何言语。
母亲,在我的印象中,清晰,就如同窗外那抹阳光,刺眼。
我,心疼;我,爱;我,怜。
但我,却真正无法与她心灵相通。
做不到,与女儿那种深刻无比的痛爱。
[3]
我承认,基于某方面,我是不孝的。
起码,对于母亲的唠叨,我往往做不到很耐心的听。
工作上,我是个非常耐心细致的人,喜欢做得完美圆满。
可是生活上,母亲能够挑剔我的地方太多,太多。
有的时候,人往往无法做得两全;要起了工作,便忽略了生活,母亲嫌我这做不好,那做不好,我并不反驳,因为我知道,我确实没有做得更好。
这几日,和母亲破天荒地吵架了。
从来,这在我看来,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。
是我变了吗?
还是,母亲确实不应该?
不去追究,可是,我知道自己的心情真是糟糕透了。
和母亲吵架的时候,她哭,我也哭。
压抑了十几年的话,脱口而出,不计后果,也不管她伤心与否了。
把那些心里想说,不敢说,不愿说,不能说的统统说出来后,反而内心好受多了,起码我已经不再把所有的一切藏在内心里,压抑着,煎熬着。
吵过之后,内心反而轻松了。
是太久不曾说起的那些话,让自己说了,释放了压抑?
也是,太久不曾与母亲有过任何的抵触,而今,反而更释然了。
[4]
这几日,和母亲之间越发生疏,本就不够亲热,如今更是象隔着千重万水,无法走近彼此。
母亲不言,我不语的日子份外难过,但是却真的不想先开口说话。日子本就难过,苍凉的岁月,无语的生活,让下班后的日子*格外沉默,格外无奈。
可是,日子就是这样,又有什么办法去改变呢?
我站在四月的风尖浪潮上,思潮起伏,许多的感慨,许多的深思,许多的话,都在这一篇文章里,慢慢地凝结成解不开的心结。
也许看的人,不懂。
可是,又有几个人能够懂得别人的心呢?
我们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说着别人不在意的话,做着别人认为值或不值的事,过着自己的生活,在意别人的在意。
什么时候,能够为自己活一场?
不在纠结于人情世故,不在只为了家人而存在?我也想,只为自己活一次,抛开所有的烦恼,抛开所有的不悦,只为自己,真真正正活一次,一次,就已经足够了。
我写的这些话,也许,也没有人真正能够体会我内心里的悲凉,内心里的疼痛,或者,懂的人,也只是一知半解。
而我,在这样的深夜里,执笔,写一段心语,一段关母亲和我的故事,一件不那么明媚的事情,一段不那么光彩的过去。
[5]
听了太多的劝慰。
母亲毕竟是母亲,再有争吵,再有不甘,再有埋怨,也终是亲情在氤氲。
日子慢慢过着,就会发现生活的甘甜,就会寻觅到幸福的滋味。
哪怕日子再苦再累,天黑了,总会有天亮的时候,我行走着,在这一条路上,为了自己,为了孩子,为了家庭,为了我的梦想,风雨兼程,披星戴月,总有一天,会到达我想要去的地方。
一纸平淡寻常的文字,真的,无法表达自己内心里的情感。
对于母亲,对于亲情,对于爱,我有着自己最素朴的理解。
虽然许多时候我与母亲之间没有太多的情感交*,甚至我们是淡然相处的,不喜欢母亲的唠叨,但大多数时候选择了沉默,听着便是,母亲老了,是习惯于在唠叨中开始新的一天,结束新的一天,说了,就说了,也便罢了。
对于爱,我有自己最明媚的*,在亲情之外,爱情是值得人用尽一生的力量去呵护的。
在这个夜里,心情渐渐在文字的诉说里平复了,不再那么难过,也不再那么疼痛,更不再有恨,心情恢复到最初的宁静,带着一颗宁静的心,安眠于这个,没有星月的夜。
 (55) 可点赞

杜甫

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,他有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的宏伟抱负。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,但后来声名远播,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,大多集于《杜工部集》。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李清照

李清照(1084年3月13日-1155年5月12日),号易安居士,汉族,齐州章丘(今山东章丘)人。宋代(两宋之交)女词人,婉约词派代表,有“千古第一才女”之称。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。 早年随父住在汴京、洛阳,建中靖国元年(1101)18岁时与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太学生赵明诚结婚,夫妻志同道合,感情甚笃。靖康之难,李清照面对国破家亡的处境,于建炎二年(1128)避难至建康。次年,赵明诚病逝。李清照只身漂泊杭州、越州、金华一带,过着辗转无依的生活。最后在孤寂、抑郁之中了却残年。 李清照工书能文,兼通音律。她是第一位专门致力于抒情的女词人,把闺情词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,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突出的地位,以词的成就最高,并有《词论》传世。在《词论》中提出词“别是一家”之说,强调协律,崇尚典雅,讲求情致,代表了传统的婉约词派的观点。现存诗文和词集皆为后人所辑,现仅存的《漱玉词》就是后人辑佚而成。曾有《李易安集十二卷》和《漱玉集词》一卷等著作

鲁迅

鲁迅(1881年9月25日-1936年10月19日),本名周树人,曾用名周樟寿,曾字豫山,后改豫才,浙江绍兴人,著名文学家、思想家、革命家、教育家[1]、民主战士,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,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,代表作有《呐喊》《彷徨》等。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、文学批评、思想研究、文学史研究、翻译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。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,蜚声世界文坛,被誉为“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”。 毛泽东曾评价:“鲁迅的方向,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。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、文学批评、思想研究、文学史研究、翻译、美术理论引进、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。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,蜚声世界文坛,尤其在韩国、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,被誉为“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”。

评论列表 共有0条记录

  暂时没有评论,本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投稿,如有侵权或违规请联系管理员删除!

发表评论重在参与,文明评论

copmyright © 2016-2022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网站备案/许可证号 蜀ICP备18033389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