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/ 校园文章

校园的那些回忆

阅读  344 评论  0     55
校园的那些回忆

浮游不定的光线映射在窗前。执笔*在书桌旁时的我,于一种不禁将眸子投*那书架上的一个相框上,脑海里就会兀自浮现起有关初中那时的画面。 虽然初中已经在我的记忆里暗淡消磨,远去了它曾经赋予我的美好如初的印象。可是,我仍然对初中有着从未抹去的影迹 ,仿佛它已在我的心底里深深发芽,安然地*出幼苗。只需等待着时光暗淡飞逝而去,我依旧还是可以想念着它。 原本,初中在我的记忆里是不复存在的。我也并没有过多地去臆想着未来将会给我的是什么。却仍然怀着一种盲目、毫无任何定期的目标来真诚地对待着。 或许,有些人会这般叙说道,“从一个活泼性情开朗的我竟会陡然变幻为一个‘胸无大志’、‘郁郁寡欢’时的我,已被未来的美好腐蚀而湮没了双眸,现已是看不清、*不透自己的我。”这般如此肆意地把我贬低为一个庸人,仿佛觉得自己已经找寻不到前进的方向。便盲目、麻醉了自我,宛若被一位歹毒的魔法师狠狠地将我的皮肉注射了大量的麻醉剂。将我苦苦地从一个胸无大志、郁郁寡欢的庸人彻彻底底地改作为一个地下鬼,与白无常绝无雷同,甭提多么相似的了。 那时,我总会是呆若木鸡,对于未来的我却只是愁眉不展,空无对策。只是将眼眸倾斜地望着那一片瓦蓝蓝的天空。该要以什么*来挽救自己、拯救自己却仍然是一片片苍白的纸屑,空中摇曳飘散。深陷在痛苦中的我总会在那深不可测的无情漩涡里来回挣扎,似乎那时的我早已看不到那醉蓝似的天空。而我却只能望见眼前的是一片漆黑、一片宛如浓墨般的漆黑。从那以后就再也找寻不到前进的方向了。 一直到了最后,深陷痛楚时的我还是依靠父亲的一个朋友下的援助。使我从那无情的漩涡里从而*了有力的*、解放。于是,我便幸运地*了梦幻般的初中。使我*了许多老师、同学们的互相热情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爱。 当我出于一种幸运来到这所校园的时候,于我的耳麦边总是会有着从教室里散播出来齐刷刷的读书声,操场内外的气氛也会*了短暂的间息。而我却只能安然等待着那一铃声响起,才能踊跃地去向着老师禀告道:“我来报名了... ... ” 许久之后,下课时的铃声肆意响起的那霎那。此时的我,耳麦边好似成群结队招来惹人厌烦的蜂子,嗡嗡、嗡嗡... ... 肆无忌惮地发出它们那令人窒息的嘈杂,难受得把我的耳膜腌制了。 于那一年我曾喜出望外地来到这所学校,在校时的我与办公室的每一位老师结缘;也与同学们连成一片互相做为最有可靠的朋友。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三年以后的我们,竟会速途同归、各奔东西。怀揣着那颗*澎湃的心去向往着梦寐所求的高中。彼此成为了熟悉的陌路人。 可是,当我隐*不舍的眼泪离开了你们的时候,独身一人去往成都学习。此时的你们,也会是否能回顾起我吗?曾经那时的我依旧会带给你们会是那恣意的狂笑;也会带给你们永不能理解我的种种无奈。 时光呀!你总是会把那些美好的回忆惨淡抹去。但犹存在我的脑海里的,那个你却只是一枚空壳、一枚什么也没有蓄满;也未曾有几分价值的空壳。带来的只是你曾赋予我的那深深的碎影。今夕何夕、青草离离,却只不过是一种轻微地喟叹罢了。 旧的,已经伴随着岁月的间隙离开了我的身边,在那一年里的那些你我相伴的老师、同学们和那一件件事儿再也无法复返,却只是空空的、空空的。那些,曾经属于我的美好记忆也开始在渐渐陨落,只愿望来生再次见面。

 (55) 可点赞

杜甫

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,他有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的宏伟抱负。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,但后来声名远播,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,大多集于《杜工部集》。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李清照

李清照(1084年3月13日-1155年5月12日),号易安居士,汉族,齐州章丘(今山东章丘)人。宋代(两宋之交)女词人,婉约词派代表,有“千古第一才女”之称。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。 早年随父住在汴京、洛阳,建中靖国元年(1101)18岁时与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太学生赵明诚结婚,夫妻志同道合,感情甚笃。靖康之难,李清照面对国破家亡的处境,于建炎二年(1128)避难至建康。次年,赵明诚病逝。李清照只身漂泊杭州、越州、金华一带,过着辗转无依的生活。最后在孤寂、抑郁之中了却残年。 李清照工书能文,兼通音律。她是第一位专门致力于抒情的女词人,把闺情词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,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突出的地位,以词的成就最高,并有《词论》传世。在《词论》中提出词“别是一家”之说,强调协律,崇尚典雅,讲求情致,代表了传统的婉约词派的观点。现存诗文和词集皆为后人所辑,现仅存的《漱玉词》就是后人辑佚而成。曾有《李易安集十二卷》和《漱玉集词》一卷等著作

鲁迅

鲁迅(1881年9月25日-1936年10月19日),本名周树人,曾用名周樟寿,曾字豫山,后改豫才,浙江绍兴人,著名文学家、思想家、革命家、教育家[1]、民主战士,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,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,代表作有《呐喊》《彷徨》等。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、文学批评、思想研究、文学史研究、翻译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。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,蜚声世界文坛,被誉为“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”。 毛泽东曾评价:“鲁迅的方向,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。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、文学批评、思想研究、文学史研究、翻译、美术理论引进、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。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,蜚声世界文坛,尤其在韩国、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,被誉为“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”。

评论列表 共有0条记录

  暂时没有评论,本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投稿,如有侵权或违规请联系管理员删除!

发表评论重在参与,文明评论

copmyright © 2016-2022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网站备案/许可证号 蜀ICP备18033389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