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/ 人生折理

沐尘

阅读  394 评论  0     55
沐尘
走进秋风,扑捉生活的画面,飘飘洒洒的落叶是寂寞;走进秋天,扑捉生命的气息,繁华逝去以后就是沧桑;走进自己被尘埃包裹的心,阅尽沧桑的感悟,才是生命的坦荡。 ——题记 八月的天空,晴朗而高远,似乎干净的没有了一丝尘埃,而在纯澈的洗涤中,我分明看见,还有一颗迷茫的灵魂在尘埃里飘荡。 我知道,红尘之中,尘埃是始终存在的,即使是秋,繁华落尽,即使是秋,尘埃落定,红尘的苍茫,尘埃里的苦难,谁能看得透呢? 本来,你我都是一朵红尘里行走的花朵,当我们坠入尘埃的一刻,就有了伤痛,可是,在这明媚的秋色里,我却怎么也忧伤不起来。在静美和安详的气氛中,只是想诠释一下心灵的迷茫,感悟岁月尘埃的点滴。 借一缕秋风,借一叶飘零,繁花褪去,秀美凋零,看淡定的生命,厌倦了漂泊,静静的,在安静和淡定中感悟着生命的轮回。 秋色沧桑如红尘,行走红尘,我们如果不想被尘埃所烦扰,就必须要读懂光阴的故事,红尘的角落,季节在变,时光在变,变迁的岁月里,感受自己的世界,宁静、温暖和祥和。 生命飘零如尘埃,品味红尘,我们如果不想被尘埃所压垮,就必须让自己的美丽,在风雨中定格,拥*风,风里有悲喜,拥*雨,雨中有无常,不说“天凉好个秋”,只让奔放热烈给了我温暖,寂静和安宁给了我闲逸。 红尘多变,却也永恒,我不渴求心境无尘,只想拥有蓝蓝的天,淡淡的风,将这份安逸装在心里,泡一杯茶,看着街上的车水马龙,喧嚣里便有了静谧,红尘里便有了一份沉静。 滚滚红尘,纷争也是必不可少的,我不奢求心境尘埃不染,但是,若懂得沐尘而安静,风雨兼程、沧海桑田,心境一样怡然。 *连红尘,在尘埃中行走,可以逍遥,可以伤感,*云过处一样可以无拘无束。 无奈红尘,在尘埃中历练,多少忧伤,多少无奈,经受心中净土,淡看风云变幻,一样是人生的凝练。 紫陌红尘,心情琐碎,也总让我们迷惑;风舞红尘,灵魂解脱,也让我们渐渐清醒。当我们最初闯进红尘,感觉红尘是干净透明的,是不染一丝尘埃的,而经历了风雨的洗礼,我们懂得红尘里有疲惫,也有荒凉。 我有时候也会想,世事纷繁,当我们伤了,累了,我们将何处安身? 在尘埃中无依无靠,我们只能观风雨,在红尘中静养,在红尘中静思,在红尘的风雨中坚强,在心里植入一种美好,从而也就接受了红尘的纷繁,在沐浴纷纷尘埃的世界里,我们渐渐的学会了坦然。 在尘埃中漂浮游荡,我们只能看起落,红尘阡陌,我们也总有走错的时候,也有做错的时候,遗憾和后悔支持着我们在寂寞和孤独中游走,放纵和放弃背叛着自己的灵魂,在厚厚的尘埃中,坠落着自己的无望,万念俱灰。 尘埃对于我们,就是一次次的选择,当我们顶不住这一身尘埃的时候,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场苦难,当我们勇敢的抖落一身尘埃的时候,我们的人生就是沧桑里的美好。 不要埋怨红尘的苍凉,不要再怨恨尘埃的薄凉,红尘里的生命,都是要经历悲伤和痛苦的,有时候,我们不是被风雨打败,我们是被自己的心内尘埃所淹没,留下无尽遗憾。 此刻,漫步秋的沉静,秋风轻盈,凝眸,看一枚树叶飘落,红尘的心,随风起落,时光不会为一片落叶而停留,生命也不会因为一片落叶而悲伤,这一枚生命的终结,从容而自由,何尝不是一种尘埃中的人生*呢? 在感悟的同时,也曾对自己说:“沐浴尘埃,在纷争与风雨中,不管是繁华还是沧桑,只有守望美丽人生,追求秋的厚重,才是明白了生命的真谛。” 人生沐尘之态,不要不如一粒尘埃!
 (55) 可点赞

杜甫

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,他有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的宏伟抱负。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,但后来声名远播,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,大多集于《杜工部集》。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李清照

李清照(1084年3月13日-1155年5月12日),号易安居士,汉族,齐州章丘(今山东章丘)人。宋代(两宋之交)女词人,婉约词派代表,有“千古第一才女”之称。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。 早年随父住在汴京、洛阳,建中靖国元年(1101)18岁时与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太学生赵明诚结婚,夫妻志同道合,感情甚笃。靖康之难,李清照面对国破家亡的处境,于建炎二年(1128)避难至建康。次年,赵明诚病逝。李清照只身漂泊杭州、越州、金华一带,过着辗转无依的生活。最后在孤寂、抑郁之中了却残年。 李清照工书能文,兼通音律。她是第一位专门致力于抒情的女词人,把闺情词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,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突出的地位,以词的成就最高,并有《词论》传世。在《词论》中提出词“别是一家”之说,强调协律,崇尚典雅,讲求情致,代表了传统的婉约词派的观点。现存诗文和词集皆为后人所辑,现仅存的《漱玉词》就是后人辑佚而成。曾有《李易安集十二卷》和《漱玉集词》一卷等著作

鲁迅

鲁迅(1881年9月25日-1936年10月19日),本名周树人,曾用名周樟寿,曾字豫山,后改豫才,浙江绍兴人,著名文学家、思想家、革命家、教育家[1]、民主战士,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,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,代表作有《呐喊》《彷徨》等。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、文学批评、思想研究、文学史研究、翻译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。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,蜚声世界文坛,被誉为“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”。 毛泽东曾评价:“鲁迅的方向,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。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、文学批评、思想研究、文学史研究、翻译、美术理论引进、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。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,蜚声世界文坛,尤其在韩国、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,被誉为“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”。

评论列表 共有0条记录

  暂时没有评论,本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投稿,如有侵权或违规请联系管理员删除!

发表评论重在参与,文明评论

copmyright © 2016-2022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网站备案/许可证号 蜀ICP备18033389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