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/ 亲情文章

母亲的回忆

阅读  342 评论  0     55
母亲的回忆
也不知道她怎样了?应该在上面很好吧。
她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,出身卑微,可是却极其善良、温柔、坚韧、能干,记得她和我说过,十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,她和*一起相依为命,她照顾着年幼的*,可她自己才多大啊。靠着东家一口饭西家一口汤才生存了下来,我现在都能体会到在她去世的时候她*哭晕过去的那种心情。一直到现在,我都不敢用语言来描述她,我也不会如何用语言来刻画她,可是我又能为她做些什么呢?
她大字不识一个,却倾家庭之所有供孩子们读书,我对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八岁那年,顽皮固执的我死活不愿意进学校,不管谁劝都不行,她就用挑水的铜钩使劲的打我,可是倔强的我被打的*了还是不愿意去,我现在再想,她当时是如何的绝望啊,才会使那么大的劲,最后还是奶奶拿了个漂亮的书包哄我说学校有好多**可以在一起玩我才去了,晚上她给我洗澡,边洗边*泪,我问她为什么哭,她就念叨着你怎么就那么不听话,那么不听话,身上打的都是伤。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打过我。
她真的很漂亮,看她有时候沾沾自喜看着二十岁左右的相片,她问我漂亮吗,我笑着对她说:我们老师也挺漂亮的,可是你怎么那时候就镶两个银牙了啊,就这一点不好。她还骄傲的说,小孩子懂什么啊,然后把那头乌黑的头发梳个整齐,就自顾自忙去了。现在想想,她是如何会打扮自己啊,衣服鞋子全是自己做的,给全家做的鞋子好几年都穿不完,我真不知道她是从哪里学的,字也不认识一个,她却能绣天下最美丽的花和蝴蝶,*到现在还保留着一面准备在她结婚时候她送的一个自己绣的枕巾,有时候还拿出来在我面前显摆一下,其实她不知道,我们家也有保留好几个呢。
她是如此的爱着我们,只是为了能看看她被抱走的孩子,以至于在忍受不了对同父异母的*思恋之情远嫁到外地,*一直到现在都记得她的好,在那个年代,她只有把自己最疼的女儿送走才能让她活命,可是她又是如此的心疼啊,每次*到我家,她总是拿出最好吃的,最新的衣服哄着她,跟我们说一定要对*好,说*是如何的苦命,可是她自己呢,在忍受第一个男人的背叛后她毫无顾忌的离开那个富足的家庭,离开那个让她受辱的地方嫁给我那憨厚的父亲,小时候我们是在她的呵护下成*的,她看着我们,我还依稀记得夏日的晚上我们*大睡的时候她在旁边摇着扇赶着蚊子唱着歌哄我们, 那时候的她也是多么的甜蜜啊。
她太孝敬了,以至于在她去世近十年后,奶奶还在念叨她的好,说她如何如何没有和她翻过脸,没有吵过架,念叨她在的话我就不用这样遭罪了。是啊,她是如此的孝敬,以至于因为照顾病重的爷爷感染了了一种奇怪的病,整天发烧,头痛,免疫系统已经完全不起作用,那是在我八岁那年开始的,我真的不知道她是如何熬过九年之久的,怕是对孩子对家庭的眷恋吧,等我读高中的时候了解她这个病想去调查一下的时候,医生告诉我说这种病最多只能支持两年,我不知道我是怎么走出医院的。她坚韧的让人心疼,看着她整天挂水*,我们三个孩子围着她,**还小,我怕她会突然离去,每次都是看着她坚强的呼吸着我们才敢睡去,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赶紧去看看她,可是每次她都能奇迹般的好一点,然后她继续去做家务,做农活,可是她知道吗,那时候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了。每次回老家,奶奶总是在我们跟前说她的孩子都大了,可是一点福也没有享到,是啊,她是如此的勤劳,如此的爱着我们,甚至小时候我不清楚他们那个年代有没有所谓的*感情,我也不知道她和父亲有什么约定,在她去世后,父亲靠着粗糙的大手一个人坚忍的养活着我们,起早贪黑,甚至一直供我读书毕业,父亲不愿意提起她,只是有一次,过年在桌子旁,他说了句:少了个人。父亲眼红了,我没看过父亲*过泪,我们也不敢看他,那也是唯一的一次。
她是我心里永远的伤,我不愿意在任何人面前说她的事情,为什么她会那么早的离开我们,难道真的是她太累了吗?十六岁那年,我上初三,久为谋面的*竟然从老家来找我,我当时预感大事不好,*没多说什么,只是让我赶紧回家,也不说话,使劲的哭,到了家里,看到门外摆放的花圈,我竟软了下来,我不知道我是怎么进去的,只是呆呆的看着躺在那里的她,她真的离我而去了吗?可是她还那么漂亮啊,大大的眼睛,黑黑的头发,依稀笑起来就看到的银牙,可是她为什么现在不笑了呢,是不是太累了,需要好好的休息了呢?我*着她瘦削的脸颊,对着她说:你怎么了,怎么了啊。*在旁边说,孩子,她最后一句话,就是大儿子为什么不来看我。我不想哭,有什么办法让我不要哭出来,她教过我,男儿*血不*泪。可是我忍不住。哎,她就这样走了,带着对家的眷恋带着对孩子的呵护,就这样飘无生息的走了。
昨天晚上又梦到她,又是看到她的银牙,对着我笑。
 (55) 可点赞

杜甫

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,他有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的宏伟抱负。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,但后来声名远播,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,大多集于《杜工部集》。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李清照

李清照(1084年3月13日-1155年5月12日),号易安居士,汉族,齐州章丘(今山东章丘)人。宋代(两宋之交)女词人,婉约词派代表,有“千古第一才女”之称。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。 早年随父住在汴京、洛阳,建中靖国元年(1101)18岁时与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太学生赵明诚结婚,夫妻志同道合,感情甚笃。靖康之难,李清照面对国破家亡的处境,于建炎二年(1128)避难至建康。次年,赵明诚病逝。李清照只身漂泊杭州、越州、金华一带,过着辗转无依的生活。最后在孤寂、抑郁之中了却残年。 李清照工书能文,兼通音律。她是第一位专门致力于抒情的女词人,把闺情词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,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突出的地位,以词的成就最高,并有《词论》传世。在《词论》中提出词“别是一家”之说,强调协律,崇尚典雅,讲求情致,代表了传统的婉约词派的观点。现存诗文和词集皆为后人所辑,现仅存的《漱玉词》就是后人辑佚而成。曾有《李易安集十二卷》和《漱玉集词》一卷等著作

鲁迅

鲁迅(1881年9月25日-1936年10月19日),本名周树人,曾用名周樟寿,曾字豫山,后改豫才,浙江绍兴人,著名文学家、思想家、革命家、教育家[1]、民主战士,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,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,代表作有《呐喊》《彷徨》等。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、文学批评、思想研究、文学史研究、翻译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。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,蜚声世界文坛,被誉为“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”。 毛泽东曾评价:“鲁迅的方向,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。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、文学批评、思想研究、文学史研究、翻译、美术理论引进、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。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,蜚声世界文坛,尤其在韩国、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,被誉为“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”。

评论列表 共有0条记录

  暂时没有评论,本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投稿,如有侵权或违规请联系管理员删除!

发表评论重在参与,文明评论

copmyright © 2016-2022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网站备案/许可证号 蜀ICP备18033389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