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/ 杂文小记

这“恼人”的青春

阅读  398 评论  0     59
这“恼人”的青春

   中午我在外面吃饭,无意中碰到了本班的物理老师,闲聊之中,他笑着说:“昨天下午六点,我从你们班教室门口路过,看到你们班×××(男生)从后面抱着×××(女生)。当时别的同学都做实验去了。”我听到这句话,心情瞬间不好了。“现在的孩子太大胆,太开放了!”他继续说。我心乱如麻,找了个借口结了账匆匆离开。
   这个男孩是我所带班级的班长,阳光,帅气,能力强,成绩也不错,一直是我的好帮手。女孩是语文课代表,成绩稍差些但性格很好,也很讨人喜欢。他俩都加了我的QQ,时不时聊一聊,互相关注、点赞。我对他俩充满期许,希望都能考取理想的高中。
   上学期期末,情况似乎有了变化,我从他俩的说说和留言中感觉到了一股暧昧的气息,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。但我不愿意相信,打算静观其变。
   三月底区“一检”前一星期,学校进行了一次模拟考试,女孩年级名次下滑了几十名,我看出她的情绪很糟糕,于是找她谈了心,鼓励了一下,希望她不要气馁。
   “一检”前两天的晚上,男孩突然发来QQ,他说:“老师,能不能不参加一检?”我惊了一下,问:“为什么?”“我没心情,我状态很差,去参加了也考不好。”他一字一句的说到,“她要和我分手!我受不了了!我已经三天三夜没合眼了……”我知道这个“她”指的是谁,但我还是没有想到他俩关系已发展到了这种地步,更没有想到他竟然如此直白地给我——他的班主任袒露心声。我突然明白过来:这一段时间他或情绪高涨、妙语连珠,或情绪低落、沉默寡言,这分明就是一个陷入情网的少年的正常反应啊!我竟然以为是学习压力太大造成的。
   我一时语塞,内心五味杂陈,生气,同情,还是感动?抑或都有。傻孩子!真是个傻孩子!
   “老师,你不知道,这一周她只和我说了七句话,五句是关于学习的,两句是我主动找她说的。”他说,“我现在眼泪都下来了。我这种状态怎么考试?”我先安抚了他,又从学业、责任、前途、爱情等方面讲了一通大道理。他似乎听进去了,情绪稳定下来,答应好好去考试。
   后来,我知道他俩并没有断,还在交往着。一次课间操,操场上,男孩女孩面对面站着,一个在说,一个宠溺地望着她笑,阳光洒在他们身上。这青春的画面太美!我想,就这样吧,只要你们好好学习,互相帮助,适可而止即可。
   可现在他俩竟公然在教室搂搂抱抱,我该如何是好?不说不行。上学期别班一对男女同学在教室搂抱被教导处主任发现,俩人从重点班分别被调到了普通班。说轻了不起作用,说重了万一出事怎么办。一个女生给家长说她不参加中考了,还用刀子划伤自己的手腕,因为她喜欢的男孩在家长和老师的干预下不和她好了。咳!恼人!真恼人!
   歌德说:“哪个少年不多情,哪个少女不怀春?”十四五岁,多情的年龄,花一般的容颜,悸动的心灵。可是,孩子,爱情要和责任担当联系起来才会圆满啊!你稚嫩的肩膀承担不起这么重的担子,最终只能吞下苦涩的眼泪。老师希望你羽翼丰满,充满力量之时再来堂堂正正地谈情说爱,那时候我必将送出最美好的祝福。 你能听懂我的话吗?
   这美好的青春! 这“恼人”的青春!

 (59) 可点赞

杜甫

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,他有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的宏伟抱负。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,但后来声名远播,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,大多集于《杜工部集》。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李清照

李清照(1084年3月13日-1155年5月12日),号易安居士,汉族,齐州章丘(今山东章丘)人。宋代(两宋之交)女词人,婉约词派代表,有“千古第一才女”之称。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。 早年随父住在汴京、洛阳,建中靖国元年(1101)18岁时与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太学生赵明诚结婚,夫妻志同道合,感情甚笃。靖康之难,李清照面对国破家亡的处境,于建炎二年(1128)避难至建康。次年,赵明诚病逝。李清照只身漂泊杭州、越州、金华一带,过着辗转无依的生活。最后在孤寂、抑郁之中了却残年。 李清照工书能文,兼通音律。她是第一位专门致力于抒情的女词人,把闺情词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,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突出的地位,以词的成就最高,并有《词论》传世。在《词论》中提出词“别是一家”之说,强调协律,崇尚典雅,讲求情致,代表了传统的婉约词派的观点。现存诗文和词集皆为后人所辑,现仅存的《漱玉词》就是后人辑佚而成。曾有《李易安集十二卷》和《漱玉集词》一卷等著作

鲁迅

鲁迅(1881年9月25日-1936年10月19日),本名周树人,曾用名周樟寿,曾字豫山,后改豫才,浙江绍兴人,著名文学家、思想家、革命家、教育家[1]、民主战士,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,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,代表作有《呐喊》《彷徨》等。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、文学批评、思想研究、文学史研究、翻译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。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,蜚声世界文坛,被誉为“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”。 毛泽东曾评价:“鲁迅的方向,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。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、文学批评、思想研究、文学史研究、翻译、美术理论引进、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。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,蜚声世界文坛,尤其在韩国、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,被誉为“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”。

评论列表 共有0条记录

  暂时没有评论,本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投稿,如有侵权或违规请联系管理员删除!

发表评论重在参与,文明评论

copmyright © 2016-2022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网站备案/许可证号 蜀ICP备18033389号-2